top of page

資本利得對決股利收入 (股利收入篇)

  • 作家相片: 銅雀 楊
    銅雀 楊
  • 2021年12月1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2021年12月7日


資本利得已經獲利出場

股利收入仍不動如山!


インカムゲイン


股利收入派的得勝條件為

持續的現金流。

主流族群為日本人投資客。


在日本的不動產投資組合之中

有著各式各樣的路線。


有人會買廢屋來翻修拉皮出租轉售。


有人會看準現金買低價屋出租獲利。


有人會使用槓桿買一整棟出租獲利。


注意到了吧?不管是哪一種路線

基本上都是以收租獲利為主。


日本人比起海外投資客最大優勢

就是日本人可以使用槓桿貸款投資。

並且還不是炒作仍是以長期收租為主。


租金回報率又取決於購入的成本

購入成本越低相對租金回報率越高。

 

東京都23區要撿到高租金回報率

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。

一個月能出一到兩間已經算是很稀有。


賣房子的人基本上推啥房源都會說

"高回報~高回報~高回報~"

5%也高回報,7%也高回報。

如果有人覺得這個回報率%數算高,

通常也是對比銀行理財產品的認知


想著買地段超好,屋齡又很新的物件

回報率低於5%都是常態。

即使滿租收的租金通常會被折舊吃沒。

持有六年價格不翻一倍基本沒賺。




離開東京23區,10%+租金回報率

可以說到處都是到處都有,滿地可撿。




案例的大阪市內兩棟各400萬的戶建

租金年化收益為15%。

這類物件雖然現在也不算是能到處撿,

每月出貨幾棟常刷還是有機會能刷到。




基本都是屋齡很老的物件,再建不可

升值空間基本為0,但也跌無可跌了

單是這樣的敘述就會讓很多人卻步。


在日本的二手中古屋的租金

不會與新成屋租金差距太多


一樣是月收50000圓的租金

有人得花800萬圓購入

有人只花400萬圓購入

物件的地段和風險雖然都有區別。

但風險是拿來認識不是拿來恐懼的。


越低價收購到可以正常收租的房子

租金回收的效率就能遠遠大過新房


但按現在日本人投資不動產的思維

能獲得穩定的現金流收入才是王道。


以我自己而言

租給誰我不在乎,我只在乎能否租掉。

有租房需求的地段,租金尚可前提下。

買到價格最低的物件就是我的標的。

 

資本利得的獲利條件

在有一個程度漲幅後再出貨才有18%

下次要再獲利需要不低於前回的漲幅。


股利收入則繼續按15%回報收租金。

在第3年的時候收益金可以再買一棟

假設同條件的場合,在第3年就可以有

3個年化率15%的資產一起收租。


再下一個3年

又入了同樣條件的物件。

一樣是經過了六年。

從第六年起4棟資產同時收租

依照這個節奏繼續增加資產總數。

會是甚麼美景可以自己琢磨看看了。


看到這裡為止,

誰才是笑到最後的呢?



Comments


​對本BLOG有任何感想
或交流希望請留下你的信息

Thanks for submitting!

© 2023 by Train of Thoughts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